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管理321管理321
【生活随想】一个人带娃去打预防针,我成了别人眼中的“单亲妈妈”
2021-03-24 16:46:53【管理321】人已围观
简介我是一个三个多月萌娃的宝妈,家中没有老人帮忙带娃,我成了孩子的全职看护人,娃的吃喝拉撒睡全部都是我一手负责,为了自己的孩子,苦点累点我都可以忍受。但是,在一次带孩子去打预防针的时候,看到周围人对我投来
我是一个三个多月萌娃的宝妈,家中没有老人帮忙带娃,我成了孩子的全职看护人,娃的吃喝拉撒睡全部都是我一手负责,为了自己的孩子,苦点累点我都可以忍受。
但是,在一次带孩子去打预防针的时候,看到周围人对我投来的那种异样的眼光,我一阵心酸,感觉到我似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单亲妈妈”。这让我感到很崩溃,一度我还偷偷哭了好久。
事情是这样的,孩子3个月的时候要打预防针了,但是孩子爸爸偏偏那个月都在外地出差,家人朋友距离都比较远,也不好总是麻烦他们,我想着打针也不难吧,应该和平时抱娃出门遛弯差不多吧,我就一个人抱着孩子,去社区医院打预防针了。
等去了以后才发现,周围和我们孩子差不多大的家庭,都是最少2个人抱着孩子去的,而我一个人既要抱着娃,又要去取号、排队,还要拿着疫苗接种本,明显的有点吃力。
以前都是和老公一起来的,他抱着孩子,我去排队取号,这样分工就显得很轻松,没想到这次我一个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显得特别费劲,这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有家属陪同的宝妈,也格外想念和老公一起带娃的日子,虽然我是各种嫌弃老公带娃又笨又不细心。
在排队等待打针的时候,让我很崩溃的事情发生了。同样在排队的人,看到我一个人独自抱着娃的时候,都用很同情和惊讶的眼光来看着我,还有几个人走过来问我:“你怎么一个人带着孩子来打针呢?你们家没有其他人了吗”?也许别人只是出于好奇和好心来关心我,但是我却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感觉自己真的成了他们猜的那样是一个“单亲妈妈”。
后来我想了一下,让我崩溃的应该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自己正在经历的“丧偶式”育儿。
当我把自己这个“糟糕”的经历,讲给自己的朋友们听的时候,好几个有孩子的姐妹们都感同身受,特别能理解我的感受:
每次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都是我去的,有好几次孩子很伤心的对我哭诉:”妈妈,别的同学笑我没有爸爸,我要爸爸送我去上学”。
孩子感冒发烧,大半夜下着大雨,正好遇上孩子爸爸加班,我自己抱着孩子打车去的医院,整晚都没有睡觉,还好最后孩子烧退了。
同样都是在上班,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这些事情都是我陪着孩子完成的,孩子爸爸当甩手掌柜。
......
听了他们说的以后,我发现原来感觉自己像“单亲妈妈”的不仅是我,身边的许多的家庭,都和我一样正在经历着“丧偶式”育儿。
妈妈是“女超人”
这样状态下的家庭,妈妈们每天都会特别累,既要照顾孩子的身体起居,还要应对各种琐事,当孩子出现了生病感冒这些突发事情的时候,妈妈们需要承担的更多,长期处于重压下的妈妈们成了什么都要干,什么都会干的“女超人”,长期精神高度紧绷状态下,更容易患抑郁症。
爸爸是“透明人”
爸爸们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时候是因为要赚钱养家不得已,但是也有的是因为懒和过于依赖妈妈,也缺少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交流,把本该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都推给了妈妈,自己像是这个家里的过客,关于家务和孩子的一切事物,都认为和自己无关,成了家里的“透明人”。
孩子性格培养缺失
由于爸爸们不能长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导致孩子主要接受妈妈的照顾和培养,
孩子就缺少了来自父亲的那一份关爱和教育,父亲角色的缺失,容易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叛逆、任性、自私等问题。
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的是: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和有问题的孩子。当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以后,就特别能理解这句话。很多妈妈像我一样,每天都被孩子和家里事情填的满满当当的。而有些当爸爸的根本就无法进入角色,任凭孩子怎么哭闹,老婆怎么崩溃,家里怎么乱套,他都可以不动如山的不管不问。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能那么厉害,晚上熬夜喂奶,早起继续干家务做饭,好不容易想坐下来吃口饭,孩子睡醒了哭起来,马上又去喂孩子,一个人承担了孩子的所有事情。虽然我很坚强,但是面对别人的同情和议论,我还是会感到焦虑和难过,会感觉自己像是孤立无援的“单亲妈妈”一样。
《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上帝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女子本弱,为母则强,愿每个母亲都能坚强幸福!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经管学习资源分享平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最新管理学书单,管理学考研精品资料,管理学考研真题,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未管人”品牌来源,管理学启蒙思考
经常看到学校一些社团在搞活动,有时会很好奇的走过去看看,不知道活动到底是做什么的,突然间想起来原来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曾经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活动,当过旁观者也当过组织者,满满的回忆顿时涌上心头!一直都记得当时读书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未管人”做成一个品牌(当时这个是学校“未来管理者协会”的缩写),可惜自己没有做到,可能那个时候的想法比较简单一点,就是把自己想到的各种事情变成现实而已,没有任何功利想法更新50篇管理学相关文章,总结的几个管理学学习的小经验
写了好多管理学相关的内容,有个人体会,有管理理论,还有各种管理实实践,一直到现在自己还不能算是入门了管理学。坚持把自己看到了内容都写成文字,在不耽误生活工作之外的休息睡觉时间拿出来写,回头看看已经有50篇了,也有几万人阅读了,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写的东西有人点赞,有人评论,还有了几百个粉丝了,每次看到一个文章有好多推荐量和很多人喜欢的时候就充满了危机感和动力,一方面是原来管理学还有这么多和我一又到一年辞职换工作季,关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最近在好几个朋友更新的朋友圈动态里看到的都是关于最近辞职换工作的信息,其中一个评论觉得挺有意思:为什么大家都在换工作呢?因为年底适合跳槽,大家都在跳,然后你来我的坑,我去他的坑,互相换互相流动。听起来这个话的意思是挺有道理的,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每个人的职业经历都会几次的职业变换。看了太多的离职也看到了太多的简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都是很难通过简历上的几张纸单纯的描述出来,因为简历中描述不出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参加十点读书会的线下活动感悟
读书看书一直是自己比较希望能坚持去做的事情,尤其是能够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完全是一个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兴趣就更难得了,很多时候认为自己应该是这样的人,最后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关注了很多关于读书公众号,也看了很多人很努力的坚持按照书中的要求和建议在完成,更看到了很多和我有类似情况的人,怀着很大的热情和期望打算像书中描述的那样去读书看书,最后发现原来坚持下来的不是自己,这种体验就像人人都在学习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