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管理大师 >>西方管理学家西方管理学家
罗伯特·卡普兰 平衡记分卡创始人
2019-05-11 16:58:48【西方管理学家】人已围观
简介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与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发表了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计分卡——业绩衡量与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与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发表了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计分卡——业绩衡量与驱动的新方法》。他们的著作还有《平衡记分卡的实际应用》、《战略中心型组织》和《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
卡普兰现执教于哈佛商学院领导力开发专业之Marvin Bower教席。
罗伯特·卡普兰论什么是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平衡计分卡中四个核心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非常紧密。首先,改进某些新技术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可以使关键业务流程得到改善。改善后的流程将增强传送给目标客户的价值主张,带来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和客户业务增长。于是,改善后的客户成果指标将带来收入的增加,以及提高最为重要的股东价值。
20世纪90年代初期,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著名咨询专家大卫·诺顿在研究“未来组织绩效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创立了“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新的绩效衡量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打破了传统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融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如客户、业务流程、员工成长等。
如今,“平衡计分卡”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之一。
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传统的企业考核一般是财务指标,而对非财务指标(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的考核很少,即使有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也只是定性的说明,缺乏量化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而平衡计分卡不仅有财务方面的指标,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统一于战略目标下。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偏重于对过去活动结果的财务衡量,控制短期经营活动,以维持短期的财务成果,这导致公司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成长的无形资产方面投资过少,从而抑制了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计量方面则克服了这一弱点,通过设计出一套监督企业在向未来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指标使企业了解自己在未来发展的全方位的情况。
企业组织外部群体(股东和客户)和内部群体(内部流程、员工学习和成长)之间的平衡:传统业绩评价方法通常只注重企业内部,而平衡计分卡将评价视野扩大到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如何吸引股东、如何令股东满意和如何赢得顾客等。同时,平衡计分卡还将内部流程和员工的学习和成长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评价企业成功的因素,作为将知识转化为发展动力的一个必要渠道,从而实现了内外部衡量的平衡。
结果和过程之间的平衡:企业应当清楚其所追求的成果(如利润、市场占有率)和产生这些成果的原因——即动因(如新产品开发投资、员工训练、信息更新)。只有正确地找到这些动因,企业才可能有效地获得所需的成果。平衡计分卡正是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制定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级目标或者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平衡:传统业绩评价系统主要应用定量指标(如利润、员工流动率、顾客抱怨次数),是因为定量指标比较准确。定性指标虽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及不确定性,有时还不容易获得,但因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靠性,且可对数据进行趋势预测,因而平衡计分卡将其引入来弥补定量指标的缺陷,使业绩评价系统更具现实价值。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经管学习资源分享平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最新管理学书单,管理学考研精品资料,管理学考研真题,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彼得·圣吉: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学习型组织之父
彼得·圣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学习型组织学会(SoL)和索奥中国的创始者。被《商业周刊》评为十大有影响力的管理学人物,被称为“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是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学习型学校》《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等书的作者或合著者。1990年《第五项修炼》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亨利·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是管理思想的古典理论家(Classical theorists)的杰出代表,他把管理看作一组普遍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辛丑年)—1925(乙丑年)),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5岁时就读于里昂一所公立中等学校,两年后经考试及格转#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学家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杰曼顿的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泰勒在法国和德国的学校念过书,后来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由于他十分刻苦,视力和听力受到了损害,所以,最后不得不辍学。离开哈佛大学后,他进入费城恩特普赖斯水压工厂的金工现代管理学流派理论以及对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学派(特指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所创立的理论。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现象曾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的丛林”。孔茨认为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