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经管资讯 >>管理论道管理论道
最有效的管理是什么?#德鲁克观点#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018-11-22 18:27:12【管理论道】人已围观
简介导语现代管理学之父 " 德鲁克 " 的管理思想,因其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众多的管理者所追捧。如果说,很多管理理论是教给人一些套路,德鲁克则是教给人系统性的动态思维模式,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可以具象
导语
现代管理学之父 " 德鲁克 " 的管理思想,因其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众多的管理者所追捧。如果说,很多管理理论是教给人一些套路,德鲁克则是教给人系统性的动态思维模式,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可以具象及演化出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和技巧。
1、组织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当有人提出团队成员表现不佳时,有些管理者会引用这句话,并因此让自己内心安定并视员工表现平平为正常,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忘记了德鲁克的很多观点是遥相呼应的。
在这里至少忽视了两个问题:" 这些平凡人的长处是什么 ";" 如何让他们做出不平凡的事 "。其背后的真正含义,是要通过 " 让组织成员卓有成效 " 来实现不平凡的事。
2、激励的原动力是成就感
德鲁克阐述激励的角度与众不同,大多数激励理论还在执著于如何洞察员工的人性,而德鲁克更强调如何让员工做出绩效并产生成就感,何为手段何为目的?
当一些管理者找到这个理论根据时,经常会用愿景来宣导,力求让员工有成就感以及责任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那是你的愿景,和员工有什么关系,没有深入思考这是不是员工想要的。
此外,一说成就感,很多管理者会以此来遮掩物质待遇的不足。成就感既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也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支持员工顺利完成工作,取得绩效,并在绩效之后给予公平的报酬与嘉奖,才可能有良性的互动。
3、注重贡献,成果在外部
有些管理者很喜欢 " 注重贡献 " 的思路,强调每位员工都要想想,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业绩。不要问组织给了你什么,要多问你为组织贡献了什么。所以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员工积极进取、投入工作甚至不计回报带病坚持工作,这其实是把奉献和贡献混为一谈。
奉献,是强调 " 投入 " 这个过程;而贡献,则强调做什么事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前者是杰出的人为了信念而牺牲,后者是平凡的人如何卓有成效地工作,用平凡人的尺度更容易将员工凝聚在正确的事情上,注重贡献是将人的才智投放到最关键的地方。也有管理者强调 " 成果在外部 ",让所有人都想想客户在哪,甚至有的单位全员营销,无论什么部门都有营销的任务,这也是一种错位。每个人都应通过他在本职工作上的贡献来促成外部成果的达成。德鲁克讲了三个石匠的寓言,第三个石匠有管理者的视角,因为他知道他砸石头是为了建教堂,他并没有每天与人空谈教堂,也没有低头只砸石头。他是瞄着教堂在砸石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4、要相信每一位员工都力求表现
很多管理者并不相信员工都想好好工作,因此就是用命令和监督的管理方式。德鲁克认为,管理者要相信员工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同时也要对员工给予安全感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
那么,人性到底本善本恶?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性是什么,德鲁克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思考从人性中要什么,这是二者的差异。德鲁克从这个角度,平衡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张力。工作绩效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整合,这既是管理者要相信的,也是管理者要加以指导的。
因此,德鲁克更强调沟通、帮助和指导,不是要对人性完全洞察,而是在组织范畴内释放人性的自由。我们无法全然了解一个人,而我们的目标也并不是这个。管理的目标是当员工来到一个组织中,通过实现员工的个人成就并实现组织目标。
5、用人所长
有的管理者喜欢用听话的下属,因为这样的人有 " 忠诚 " 的长处,或者多用一些老好人,说这样的人有 " 谦虚 " 的长处,如果能用到直言进谏的 " 正直 " 的人,那就已经相当不错。但是,这些真的是长处吗?
德鲁克所说的用人所长,是为卓有成效服务的。因此,这里的" 长处 " 更侧重于可以使员工工作更有成效的卓越才能,比如市场分析、项目管理等等。而前面所提到的 " 长处 " 属于基本价值观范畴,品格是个人成长和人文教育使然,管理并不能医治人文精神的疾病,它关注的是社会化解决方案,这是两个范畴。
此外,有效的管理者不问 " 他不能做什么 ",他会问 " 他能做什么 "。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忽视人的缺点,其底线是他的缺点不至于导致他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用人所长和容人所短相互对应的,而在现实环境中,用人所长还需要容人所长做基础,能否容许下属发挥长处甚至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成就,这对管理者是一种考验。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随机图文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人性管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又叫“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5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提出。在管理动机论领域里,马斯洛的名声可以说是如雷贯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求(如食物、睡眠、水这些维持人基本生存的需求);2、安全需求(如健康安全保障、财产资源所有权、工作职位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发展);3、社交需求(如和他人之间的友情、管理者与领导者区别——管理学入门概念
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任何一个经理人所必须要进行的选择,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中,一定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相得益彰、配合默契的结果。那么,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使用的主要是权力,而领导者使用的则更多是魅力(威望)。管理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位。一个管理者的权力是来自于他的职位,职位的高低决定了其管理权限、管理幅度以及管理强度等一系列内容,而这种权力也是可以在职位说明书中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管理学最容易混淆的概念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一些概念和专业术语也极为容易混淆,其中“效率”与“效果”就非常容易被理解错误,分享一下其中的关系与联系。效率与效果的定义: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的做事”。效果:通常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与组织达成其目标。效率与效果的关系:效率是关于做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关注达到任何一本管理学著作都一定会介绍的理论:管理学定义
管理学定义是最基础的管理学概念,也是研究学习管理的第一课,不论任何时期的管理书籍都会反复提及管理学定义且介绍的理论都是大同小异。管理学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最终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学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2)管理是一个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