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经管资讯 >>管理论道管理论道
最有效的管理是什么?#德鲁克观点#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018-11-22 18:27:12【管理论道】人已围观
简介导语现代管理学之父 " 德鲁克 " 的管理思想,因其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众多的管理者所追捧。如果说,很多管理理论是教给人一些套路,德鲁克则是教给人系统性的动态思维模式,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可以具象
导语
现代管理学之父 " 德鲁克 " 的管理思想,因其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众多的管理者所追捧。如果说,很多管理理论是教给人一些套路,德鲁克则是教给人系统性的动态思维模式,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可以具象及演化出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和技巧。
1、组织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当有人提出团队成员表现不佳时,有些管理者会引用这句话,并因此让自己内心安定并视员工表现平平为正常,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忘记了德鲁克的很多观点是遥相呼应的。
在这里至少忽视了两个问题:" 这些平凡人的长处是什么 ";" 如何让他们做出不平凡的事 "。其背后的真正含义,是要通过 " 让组织成员卓有成效 " 来实现不平凡的事。
2、激励的原动力是成就感
德鲁克阐述激励的角度与众不同,大多数激励理论还在执著于如何洞察员工的人性,而德鲁克更强调如何让员工做出绩效并产生成就感,何为手段何为目的?
当一些管理者找到这个理论根据时,经常会用愿景来宣导,力求让员工有成就感以及责任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那是你的愿景,和员工有什么关系,没有深入思考这是不是员工想要的。
此外,一说成就感,很多管理者会以此来遮掩物质待遇的不足。成就感既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也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支持员工顺利完成工作,取得绩效,并在绩效之后给予公平的报酬与嘉奖,才可能有良性的互动。
3、注重贡献,成果在外部
有些管理者很喜欢 " 注重贡献 " 的思路,强调每位员工都要想想,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业绩。不要问组织给了你什么,要多问你为组织贡献了什么。所以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员工积极进取、投入工作甚至不计回报带病坚持工作,这其实是把奉献和贡献混为一谈。
奉献,是强调 " 投入 " 这个过程;而贡献,则强调做什么事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前者是杰出的人为了信念而牺牲,后者是平凡的人如何卓有成效地工作,用平凡人的尺度更容易将员工凝聚在正确的事情上,注重贡献是将人的才智投放到最关键的地方。也有管理者强调 " 成果在外部 ",让所有人都想想客户在哪,甚至有的单位全员营销,无论什么部门都有营销的任务,这也是一种错位。每个人都应通过他在本职工作上的贡献来促成外部成果的达成。德鲁克讲了三个石匠的寓言,第三个石匠有管理者的视角,因为他知道他砸石头是为了建教堂,他并没有每天与人空谈教堂,也没有低头只砸石头。他是瞄着教堂在砸石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4、要相信每一位员工都力求表现
很多管理者并不相信员工都想好好工作,因此就是用命令和监督的管理方式。德鲁克认为,管理者要相信员工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同时也要对员工给予安全感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
那么,人性到底本善本恶?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性是什么,德鲁克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思考从人性中要什么,这是二者的差异。德鲁克从这个角度,平衡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张力。工作绩效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整合,这既是管理者要相信的,也是管理者要加以指导的。
因此,德鲁克更强调沟通、帮助和指导,不是要对人性完全洞察,而是在组织范畴内释放人性的自由。我们无法全然了解一个人,而我们的目标也并不是这个。管理的目标是当员工来到一个组织中,通过实现员工的个人成就并实现组织目标。
5、用人所长
有的管理者喜欢用听话的下属,因为这样的人有 " 忠诚 " 的长处,或者多用一些老好人,说这样的人有 " 谦虚 " 的长处,如果能用到直言进谏的 " 正直 " 的人,那就已经相当不错。但是,这些真的是长处吗?
德鲁克所说的用人所长,是为卓有成效服务的。因此,这里的" 长处 " 更侧重于可以使员工工作更有成效的卓越才能,比如市场分析、项目管理等等。而前面所提到的 " 长处 " 属于基本价值观范畴,品格是个人成长和人文教育使然,管理并不能医治人文精神的疾病,它关注的是社会化解决方案,这是两个范畴。
此外,有效的管理者不问 " 他不能做什么 ",他会问 " 他能做什么 "。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忽视人的缺点,其底线是他的缺点不至于导致他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用人所长和容人所短相互对应的,而在现实环境中,用人所长还需要容人所长做基础,能否容许下属发挥长处甚至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成就,这对管理者是一种考验。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随机图文
最全管理学入门知识:管理学思想的演变,一次读懂管理学
入门管理学一定要知道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根据个人理解罗列几个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三次大变革四个发展阶段五个演变过程三次大变革第一次变命产生了古典管理理论——标志着管理科学正式产生,使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第二次变命产生了行为科学理论——管理中注重人的因素,“人本管理”思想萌芽第三次变革产生了现代管理理论——由传统管理理论向现代管理理论转变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上世纪初——30年代)二是行为科管理员工的3种力量(层次):制度、管理、企业文化,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第一:制度。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企业管理黄金定律,世界五百强企业都知道!
企业管理黄金定律,世界五百强企业都知道!帕金森定律帕金森教授为我们阐述了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会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而看似适宜的第三条路,其实无疑是为自己增加了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由于助手的无能,他会选择上行下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人性管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又叫“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5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提出。在管理动机论领域里,马斯洛的名声可以说是如雷贯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求(如食物、睡眠、水这些维持人基本生存的需求);2、安全需求(如健康安全保障、财产资源所有权、工作职位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发展);3、社交需求(如和他人之间的友情、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