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经管资讯 >>管理论道管理论道
管理员工的3种力量(层次):制度、管理、企业文化,三者缺一不可!
2019-01-20 18:25:19【管理论道】人已围观
简介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第一:制度。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制度。
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
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做,包括岗位作业标准及业务流程。
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第二:管理
具体的讲是指员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为。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难道就能运作起来了么?
显然不是,当然还需要组织各阶位上的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才行。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一个是指导。
控制是指,主管人员依照公司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
当然只懂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好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还应当懂得指导。
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
我们应当懂得,制度和标准是死的,而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如果按照“标准”做就可能发生问题,这时应当怎么办?
员工只可以按规定做,而主管则应当依据经验和“例外法则”(譬如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或趋利弊害原则等等)作出判断,对部属的行动做出调整和指导,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文化,即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无论怎样的下定义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看待和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在这里必须澄清一个错误的观念,在管理界许多的专家主张说,构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这完全是一个误导。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那个民族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传承,同样的道理,一家公司的文化当然是这家公司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墙上或者是文件的表达形式,而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
客观事实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企业以好的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更有甚者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
老子说,一言能兴邦也能毁国。
而且,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是这家企业老板的价值观、习惯与修养,所谓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力量,文化是无形力量;
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人)发挥作用;制度、管理、文化就是一个系统,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我们忽略了哪种力量的存在和影响都将是不明智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知和承认它们的存在,而且,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用心构建这个系统,通过不断实践、调整,以实现三者的最佳动态的配合,这才是我们的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
制度、管理、文化是管理员工的三种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1、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
执行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因为基层员工的管理职能是作业。
员工按照规章或规范做事情,规规矩矩,人众才能步调一致,产品才能减少差异,工作才能减少失误,才能达成工作目标。
一个企业必须管理制度化,但制度化的管理绝对不是好的管理,这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我赞同。
因此仅有制度化的管理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管理和文化相配套。
2、管理的中级形式,就是企业的干部即主管人员所实施的管理
这也说明管理是干部的职责。老板一般不应当直接干涉或参与管理,否则干部将无所适从,公司运作将发生混乱。
3、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
这是因为企业文化靠老板发起,是老板的责任而不是干部的责任。
请试想一下,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老板,没有的老板的认同、参与和支持,仅凭着人力资源部门在咨询师的指导在那里穷捣鼓,无疑是徒劳无功的,必将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死胡同。
认识了这些道理,了解了事实真相,管理就变的轻松愉快而有效率了。
声明:素材与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经管学习资源分享平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下一篇:心理学、管理学最实用的18个定律
随机图文
小企业与大企业,管理逻辑有何不同?
华为当年也说客户是衣食父母,他们请IBM提供咨询,IBM说除非你不想做大企业,否则就不能无条件满足客户的要求。能力永远是小企业的瓶颈,因为它任由客户折腾。到底大企业的思维和方式是什么?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管理圈都在讲:小企业要重机制、大企业要靠管理……诸如此类的句式很多,言之凿凿的说法也很多。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讲的,要想成为大企业,必须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思考。如果小企业永远按照小企业的方式玩,它怎一个倒闭公司老板的总结:管理应该为经营服务
一个倒闭公司老板的总结:管理应该为经营服务有5%——10%的公司员工,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和你对着干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惯,所有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而他不会去想自己做得如何;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也就是说,公司中有60%的员工的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尽管管理管理学经典法则,企业管理的经典九大法则
中小企业的管理是千变万化的,前人多年经验积累汇编成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就是管理法则。经典的管理法则是企业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是规律性的认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法则在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成为管理中的“精粮”,与企业原来管理中的“粗粮”搭配运用,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一,刺猬法则所谓“刺猬法则”是用刺猬在寒冬里相互取暖的道理,说明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为了取暖而紧紧地靠在一起,靠得太近企业管理五步走:计划、流程、组织、战略、文化
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这五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其它。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