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经管资讯 >>管理论道管理论道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中国企业管理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2019-01-20 17:10:48【管理论道】人已围观
简介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4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民营企业则更短,只有2.5年。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大?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长?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一抓就死,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4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民营企业则更短,只有2.5年。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大?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长?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为什么当下中国企业的效率这么低,成本却很高……
第一“胡”:胡弄现象
最典型的企业行为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日常的工作从企业掌舵人到一线员工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弄不好时掌舵人责怪他人,感慨找不到“能人”。
企业越大掌舵人越是“救火队员”,前两年还可以偷懒做“甩手掌柜”,近两年因市场竞争残酷,钱越来越不好赚,企业掌舵人已变得外表风光、内心恐慌。
企业员工人心思变,鲜少有人关心每天工作结果的好坏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上下不一条心。
第二“胡”:胡干现象
1.没有标准地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问结果,不问目标;
2.干多干少一个样,所有员工都“唯上”,或者干脆无所谓,干得不愉快就走人;
3.工作过程没有检查督办,没有总结与帮助,没有训练培训,没有沟通协调。
第三“胡”:胡说现象
1.企业掌舵人没有信念,只有人言,下命令就干,而不是想好再干,随便决策,随便承诺,自视甚高,不容易听取别人意见;
2.企业大多人浮于事,员工没有信念、信仰和目标,价值观混乱。
非正式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属性特征现象严重,即单位里员工不谈目标、责任和权利,而更多的是谈情感、兴趣和爱好。
企业的“意见领袖”很多,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整天“信口开河”,对组织目标起到严重破坏作用。
这实际上都是自私的表现,真被问及企业如何经营管理时,“一问三不知,再问就发痴”。
2、企业内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何在?
1.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做什么——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不清楚;
2.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怎么干——不知道操作流程;
3.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工作标准;
4.凭经验或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会怎样——缺乏激励、缺乏薪酬、缺政策;
5.层级太多、分工不明、职权不清——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划分不清;
这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基础管理的地基没有打牢。
由于企业基础管理不牢靠,这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自稳机制和免疫机制,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一有外力来冲击,企业就会应声而倒。
没有有效确定目标能力的企业分这几种:
1.根本不做计划,上至老总下到员工每天就凭着惯性找工作,往往是等着“事情来找他”,管理者们到处“救火式”的工作;
2.企业日常也做目标,但目标确定全在领导脑子里,没有形成书面计划,领导想到哪就做到哪,下属完全按领导的指挥行事,企业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粗放,员工都普遍抱怨老板在工作、决策等方面经常性的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管理者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往往凭感觉、想当然、凭喜好、凭性子,大多数人极少去认真、系统、逻辑的梳理过。
例如:上层领导决定一个销售额目标就硬性分解到营销部门,再分解到营销人员个人头上,下属能否有能力完成这就不是领导的事情了,领导做“甩手掌柜”,只要结果。员工完成不了,领导就问责。某些企业即使确定了目标也无能为力、无办法转化分解到部门、班组、岗位甚至员工头上。
很多管理者在制定下属目标时,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一些管理者认为下属各司其职,没有必要对下属进行目标分解;
没有让下属充分理解公司和部门目标,导致下属只关心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不考虑部门和全局目标,是小目标和大目标的方向发生偏差;
把制定下属目标看做分配工作,不考虑下属的意见,不管下属是否认同;
认为制定下属目标太费事,管理太复杂,因为对这一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4.每月每周也做计划,领导也会组织下属召开会议确定下月、下周或下一个阶段,也能像对系统、规范地考虑能做多少销售额,做多少生产量,开拓多少客户,给员工培训多少次……
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管理粗放,在制定岗位职责过程中,很多条款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粗略的工作要求,责任没有细化量化、没有实施细则、没有执行标准、没有检查考核细则。
所以,这样的责任制是模糊责任制、随意责任制。
在这种随意责任制下,员工执行得好坏,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全凭个人自觉,岗位条款很少有约束力,也就造成目标无法有效分解到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去落实,计划和行动“两张皮”的现象非常多。
其实质还是由于从老板到企业高管工作上盲目、无知或不知所谓而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常常会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伤害。
现在的中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最基本的企业管理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最基本的管理规则还没有制定出来,员工最起码的做事方法、步骤还没有训练到位……
这也不能怪我们企业的投资人和掌舵人,因为他们也都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办企业了、开工厂了、当老总了、成老板了。
他们更多的关注眼前问题的解决,很少关注问题的长远、系统、全面的解决;更多的关注企业制度的建设,很少去关注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这样的困难不解决,企业的管理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企业要想持续高效的发展也将非常困难,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会持续得到提升。
这也验证了一句俗话:企业往往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能够在重视制度规范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系统的水平来完善、发展自己。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经管学习资源分享平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随机图文
小企业与大企业,管理逻辑有何不同?
华为当年也说客户是衣食父母,他们请IBM提供咨询,IBM说除非你不想做大企业,否则就不能无条件满足客户的要求。能力永远是小企业的瓶颈,因为它任由客户折腾。到底大企业的思维和方式是什么?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管理圈都在讲:小企业要重机制、大企业要靠管理……诸如此类的句式很多,言之凿凿的说法也很多。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讲的,要想成为大企业,必须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思考。如果小企业永远按照小企业的方式玩,它怎谷歌的目标管理方法:OKR目标管理模型
如何才能让自己和企业的所有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方向出现偏移的时候能够快速纠偏,重新回归正轨。如何让员工时刻能够自动自发的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仅仅完成公司绩效考核的工作。如何让员工能够时刻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发挥主人翁精神?风行美国硅谷的OKR目标管理模型就是一个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激发员工潜能的管理工具。吴军在《硅谷来信》中介一个倒闭公司老板的总结:管理应该为经营服务
一个倒闭公司老板的总结:管理应该为经营服务有5%——10%的公司员工,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和你对着干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惯,所有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而他不会去想自己做得如何;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也就是说,公司中有60%的员工的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尽管管理如何实现目标管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三板斧
如何实现目标管理,德鲁克给出了3步法:制定-分解-考核。首先,制定目标,制定后就要去执行。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这样的目标也许不止一个,那么就要对目标之间的关联性、目标本身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过程与结果做出预判,除此之外,还需要数据采集系统、差距检查与分析,并且提供及时激励制度的支撑。德鲁克强调,目标定下了,就不要再去讨论它的合理性,而要把重点放在看结果而不是“追根溯源”上。第二,分解目标,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