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经管资讯 >>管理前沿管理前沿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信仰需要经历绝望!
2018-12-06 22:39:44【管理前沿】人已围观
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11.19~2005.11.11)1909年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信仰基督教。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11.19~2005.11.11)1909年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信仰基督教。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学院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1989年4月,《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专访德鲁克,头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的注意力为何在晚年的时候从公司转向了教会,德鲁克对此的回答是:“就我所知,恰恰相反,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1.信仰:一个普遍被忽视的因素 ?
190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德鲁克,他从小随家里是形式上路德宗信徒,直到30-40岁时,在绝望时真正转向基督,把信仰与其管理理论的结合,创造了管理学的革命并祝福了无数企业。无论政界、商界,还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人士都在学习他的管理学思想。
包括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中国海尔的张瑞敏等众多企业家都深受德鲁克的影响。
而一个被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位管理学家研究组织的初衷和归宿是什么?不仅仅是帮助各种组织生长为有持续活力的团队,而是搞清楚活力的源泉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他就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和管理。左手管理,注重组织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强调组织的正确使命,两者平衡的组织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祉。企业绝不能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信仰在德鲁克那里也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和个人生活上,而是进入更深广的社会生活之中。
2.信仰需要经历绝望 ?
到了1949年,德鲁克写了一篇跟他终生的专业看来很不相关的文章,然而正是这一篇却最可能表达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根基。他给文章起名叫做“不时髦的克尔凯郭尔”,几十年后被他列为《生态愿景》的最后一章,加上了一个大题目,“为何(只关注)社会是不够的”。
德鲁克坦言,这篇文章源自他的绝望,他写作的目的是为自己确立希望。他在晚年时说自己能在年轻时遇上克尔凯郭尔对他的帮助,看起来是“偶然,却更是创造主对他的眷顾”。在很多有才能的人那里,这样的判断也许是一种迷信的表现,自己有本事是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怎么又出来了什么创造主的眷顾?
然而在德鲁克那里,他在此后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的争取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正是他对创造主,而非人和社会的信靠。
德鲁克写道:「只有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人才能不绝望。罪的反面不是德行,是信仰。信仰是认信,相信在上帝的里面,不可能的能成为可能,在祂的里面,时间与永恒合一,生与死都是有意义的。信仰是知识,认为人是被造物 —— 不是自主的,不是主人,不是目的,不是中心 —— 然而却是要负责任和自由的。人只有承认靠自己在根本上是孤独的,才能接受上帝的拯救,相信上帝总是与人同在的,甚至直到我们死亡的时刻。」
3.组织与人的尊严 ?
德鲁克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服务于高于社会存在的上帝意志的工具,其中的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目的的工具,恰恰相反,社会被上帝用来实现祂赋予人的使命。
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德鲁克大半生的言论。几十年后,92岁的德鲁克在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德鲁克所谓的人,是他所信仰的创造主赋予的生命,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是因为人乃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这形象不在于人的长相,而在于人的灵魂。正如德鲁克在《生态愿景》中所说,“没有创造这一切的神的灵,被创造的便是虚无。”
进一步,为什么按照神的形象所造就有尊严和才能了呢?德鲁克在他一生的著述中屡次提及基督信仰是自由社会能否长成的根基,比如,他在《工业人的未来》中提醒:“自由根植在(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和保罗的书信中”。这本书被作者的很多朋友和批评家们认为是德鲁克最好的著作,也是作者认为自己写过的书中最有宏观视野的,因为这是德鲁克唯一一本全面描述他心目中的自由社会图景的书。
在基督信仰中,神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统治者,而是降卑为人重新获得圣洁永恒的生命而舍弃自己的牺牲者,在《圣经》中,神就是爱,是爱的源泉,神创造宇宙就是出于爱,而爱的意思乃是舍己。这就是人所以有尊严和才能的来历。
4.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
德鲁克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为了帮助每个生命都能够彰显爱的才能,也就是德鲁克在他的那本社会生态学家宣言中申明的:「人特别的任务 —— 他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 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彰显造物主。」
在德鲁克看来,从这样的维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不流于理想化,其实可以解决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难题。
根据统计学显示的规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 ‘优秀人才’,一个组织唯一能够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成为杰出的途径,是使得现有的人们产生更多的能力 —— 即通过对知识工人的管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这个挑战,引用一句老话就是「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5.德鲁克的核心遗产 ?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德鲁克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除非能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不去做。管理是一种实践,不是理论。
未管人,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管理学经典理论、管理前沿思想,管理学经典书籍,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欢迎加微信:yehelin888交流!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http://www.yehelin.com)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管理学解密——传说中的“阿里三板斧”
阿里巴巴从最初的以马老师为首的18罗汉创始员工,发展至今拥有4万员工;从杭州的湖畔花园起家,到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敲钟。阿里巴巴如何走到现在?它背后的管理机制是怎样的?我们到底向它学什么?HRBP与商业结构1. HRBP在阿里,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员工和外界往往称之为“政委”。这个名称来源于两部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和《亮剑》。只有当政委懂业务时,才能和业务团队组营销人必须get——杰克·特劳特“定位理论”
如果你去解读中国品牌营销案例,会赫然发现在不少成功案例背后,都有定位理论之父——杰克·特劳特的身影。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淤泥里时,当挣扎中的企业用尽了以前被认为的核心资源而仍然不能自拔时,杰克·特劳特用定位理论帮助这些企业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买该企业的产品而不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实现差异化1969年,由杰克·特劳特首次提出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任正非:华为管理优化七条要求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是有原因的……沈小滨点评:领导力,需要手段和方法落地。任正非的七条要求,仅关于干部考核这一条,份量就足够了。领导力,需要手段和方法落地。华为做到了,任正非做到了。我们要加强在思想道德品质上对干部的考核,对干部严要求。当干部就要有献身精神,就要有严格约束自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任何腐败都会使我们丧失战斗力,直至使公司走向死亡。我们应当要将要求干部聚焦在工作上,与普通员工的劳逸结合、有杰克·特劳特:通往企业顶层的5条道路
多数人想去大企业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那里是存在机遇最多的地方。然而事实上,选择大企业是一项高风险赌注,且企业越大,赔率就越高。首先,各种数据对你不利。拿《财富》500强企业来说,它们的员工都是商界精英。这500家美国最大的工业企业雇用了大约1 200万员工—占1.18亿雇员总数的10%。也就是说,某个人能去《财富》500强企业工作的可能性只有10%。那些最后在大企业工作的人发现,通往事业巅峰的道路很
文章评论
评论加载中...
|